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诸天恶人:从知否软饭硬吃开始 > 第41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

第41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

汴京,城西,积英巷。

寿安堂,院子里,已经四岁多的元哥儿正同长栋趴在墙角不知鼓捣着什么,几个丫鬟小厮跟在四周,随时注意着二人的动静。

屋子里,淑兰正陪盛老太太说话。

“怎么不见六妹妹?”淑兰刚才就已经看了一圈,却不见明兰的身影,这才开口询问。

自从长柏中了进士之后,庄学究便以年迈体弱为由向盛纮请辞,带着妻小回乡颐养天年去了,盛家的学塾也换了个先生,可学生却只剩下长栋和元哥儿两人。

“家里请了个原在宫中做女官的教养嬷嬷回来,教导她们姐妹几个规矩,一大清早,她们姐妹三个就上课去了。”

淑兰脸上露出恍然之色:“既是原来在宫里当过差的嬷嬷,定是极好的,三位妹妹有福了。”

“听说最近你交了几个新朋友?”盛老太太突然话音一转,把话题扯到了淑兰身上。

“前阵子英国公夫人做寿,给我下了帖子,我想着相公如今跟着英国公一道在西北签下前线和西夏人打仗,不能坏了和英国公府之间的情分,便带着礼物去了。”

“是这么个道理。”盛老太太微微颔首,对淑兰的决定表示认同。

淑兰道:“那日英国公夫人的寿宴之上,认识了国公夫人的独女张大姑娘,那张大姑娘性情直爽,年岁也和几个妹妹差不多,我便和她聊了不少,那日之后,我俩偶有联系,一来二去的,就慢慢熟络起来了。”

“英国公夫人素来刚正,不喜那些个迎来送往的繁文缛节,我虽然没见过她家大姑娘,却也听说过她的名声,是出了名的清冷,目下无尘,眼里揉不得沙子。”

张桂芬乃是国公嫡女,出身高贵,既是英国公和国公夫人老来得女,又是英国公夫妇二人的独女,是国公夫妇的掌上明珠,被全家人疼爱呵护。

这模子,几乎是当年盛老太太的翻版,而且英国公府的门第可比昔年的勇毅侯府还要高。

出身高贵,性情自然免不了有几分倨傲。

张桂芬便是如此,东京城里那些所谓的名门贵女们之间的聚会,平日里她都懒得参加,不是不愿意跟人打交道,是实在不喜欢那些看着一团和气,实则明争暗斗,相互攀比,捧高踩低的氛围。

“和她相交,重在坦诚,切莫存了旁的心思。”盛老太太语重心长的叮嘱道。

“我也没图她什么。”淑兰笑着道:“平日里我俩相处之时,都是有什么说什么。”

“看来元哥儿父亲颇得英国公看重,否则·······”盛老太太话说到一半却戛然而止,可意思却不言而喻。

“我明白。”淑兰道:“官人在家信之中也说了,英国公夫人和张大姑娘都是正直爽利的人,让我多和她们接触接触。”

如今元哥儿在盛家的学塾跟着长楠一道蒙学,正好淑兰在家闲着无事,便每日送元哥儿来盛家这边,待元哥儿在学塾读书之时,她就来寿安堂盛老太太这里,陪老太太坐一坐。

倒不是淑兰不喜欢王若弗,而是王若弗每次看着淑兰都会想起自家女儿,然后想起淑兰的母亲李氏,心情就没那么美好了,一次两次还行,时间一长,王若弗又是个心直口快没什么心机,不会藏事儿的,淑兰自然能够看出异常,是以淑兰在没什么要紧事情的情况下,都不会去打扰王若弗。

王若弗除了每个月那么几次请安之外,平日里若是闲着无事,是绝不会到盛老太太这个婆婆这里讨不自在的,不过淑兰每次来盛家,若是王若弗在家,淑兰都会先去打个招呼,请个安。

倒是长柏的新妇海氏,经常会来寿安堂陪老太太,尤其是近些时日淑兰日日过来,海氏在处理完家中事务之后,也会过来作陪。

这日,淑兰因着庄子上有事,先去处理了,早上先让下人把元哥儿送到盛家学塾,自己则等着事情处理完了才去盛家。

刚进盛家,淑兰欲要先去拜访王若弗,刚靠近前厅,就听见里头的说话声,而且前头花厅多了许多陌生女使,清一色的制式衣裳,个个瞧着都规矩严谨,颇有气派。

引路的嬷嬷也顺势告诉淑兰,是齐国公府的平宁郡主带着小公爷齐衡前来拜访。

“齐国公府?小公爷?”淑兰脚步一顿,道:“劳烦嬷嬷和婶婶说一声,既然家中可贵客登门,那我忽有先去叔祖母那坐一坐,稍后再去拜访。”

和嬷嬷说完,淑兰就带着女使去了寿安堂,可在寿安堂坐了没一会儿,就听见一阵喧闹声,然后就见王若弗引着个娴静气派、雍容华贵的妇人走了进来。

淑兰急忙起身向王若弗和平宁郡主行礼。

“这位是?”平宁郡主平日里深居简出,又自持身份,眼高于顶,是以并不认识淑兰。

“这是我家大房的侄女儿,她夫君如今正在西北和西夏人打仗。”

“可是宥阳县男杨家的大娘子?”平宁郡主今日是带着齐衡来跟盛家几个女儿认干亲的,来之前自然早已将盛家的情况查的清清楚楚。

如今杨先在朝中虽然有些名声,被誉为军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,可对于齐国公府这等王朝顶尖的开国勋贵而言,和盛家无甚区别。

“正是臣妇。”

“你家杨将军的名号,我可早有耳闻,我家国公和衡儿平日里也没少提及,言语之间,对杨将军十分欣赏,日后若是有暇,可多来家里坐坐。”

平宁郡主嘴上虽然客套,可不论是说话的神态还是语气,都透着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倨傲。

“有时间定去叼扰。”淑兰态度躬敬。

平宁郡主和盛老太太寒喧几句之后,专门说了她把盛家三个女儿收为义女,齐衡和三个兰结成干亲的事情,盛老太太火眼金睛,如何看不出平宁郡主的用意,不过老太太人老成精,自然不会点破,反而顺着平宁郡主的话头与她说话。

在寿安堂坐了好一会儿,平宁郡主才告辞离去,王若弗也跟着离开。

“好端端的,这平宁郡主怎么突然就要收三位妹妹做干女儿了?”淑兰下意识说出了心中疑惑。

盛老太太叹了口气,眼中闪过几分意味深长的光芒,旋即感慨着道:“那小公爷齐衡到了该议亲的年纪,早前又在咱们家的学塾里读过几年书,跟你三位妹妹做过同窗,平宁郡主此举,一是为了断绝你婶婶的念想,二是为了堵住那些有心之人的流言碎语。”

淑兰恍然道:“原来如此,这平宁郡主行事果真严谨周到。”

淑兰想到了第一点,却完全没有想到第二点。

“平宁郡主嫁到齐国公府多年,和齐国公只有齐衡这么一根独苗,连个庶子庶女都没有,这样的人,能简单吗?”

盛老太太这话一出,淑兰神色一凛,变得严肃起来:“看来以后遇到这位郡主,得多留个心眼了。”

说到底淑兰只是个乡下土财主的女儿,没见过什么大世面,嫁给杨先之后,直接就当家做主了,既没有婆婆叼难,也没有妯娌算计,更没有小姑子要应付,日子过的简单随性,心思仍旧跟未出嫁时一样单纯。

“以后到了外头,多看,少说,就算真有什么事情,能不参与就不要参与,有什么看不过眼的,也不要强行出头······”

盛维对盛老太太的敬重甚至还在盛纮之上,同样都没有血缘关系,在盛老太太心中,二房的孙辈和大房的孙辈没什么区别,只是对一直养在自己身边的明兰要多几分疼爱。

三日之后,一封捷报,将平静的东京掀起滔天骇浪。

“西北大捷,西夏国都兴庆府被破,西夏皇帝被生擒!”

“西北大捷,西夏国都兴庆府被破,西夏皇帝被生擒!”

八百里加急的飞骑一路飞驰,一路高喝,恨不得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所有人。

五月二十八日,在我军的多日围困之后,西夏静州、怀州的守将带领城中守军弃械投降,献出惩处,西夏皇帝李谅祚和国相没藏讹庞及西夏一干文武官员仓皇北逃,兴庆府不攻自破,城中守军献城投降,怀德军兵马都监,明威将军杨先率领本部骑兵向北追击西夏皇帝和一众文武官员。

六月初一,杨先在定州追上北逃的西夏皇帝李谅祚等人,杨先亲率骑兵冲击敌阵,连斩数名西夏猛将,生擒西夏皇帝李谅祚、皇后梁氏以及西夏朝廷之中的大部分文武官员,唯有西夏国相没藏讹庞及太后没藏氏下落不明,不知所踪。

国都沦陷,皇帝被擒,这代表着占据西北数十年之久的西夏政权瓦解。

皇宫之中,嘉佑帝看着手中英国公张永亲手所书的战报,整个人都愣住了,脑中已是一片空白。

西夏国兴庆府拿回来了,西夏皇帝、皇后被活捉了!

“陛下!”

“陛下!”

“陛下!”

听着耳畔的呼唤声,嘉佑帝这才被拉回现实。

“哈哈哈哈哈!”

“好好好好!”

“都是我大周的好将士!好将士啊!”嘉佑帝说着说着,声音渐渐有了几分哽咽,眼框也有些湿润。

“陛下!”曹皇后也十分激动,说话的声音都有几分颤斗。

盛家,淑兰正在寿安堂里,跟明兰一道在盛老太太身前刺绣,盛老太太年纪大了,眼神不济,手也不似年轻时那般稳了,可眼力非但没有下降,反而愈发厉害。

就在祖孙三人一边刺绣一边闲聊之际,盛纮那激动的声音自院外传了进来。

“母亲!”

“母亲!”

“大喜事!”

“大喜事啊!”

盛纮又一次不顾形象的冲进寿安堂,满脸笑容的跑到老太太身前,纵使见到女儿和侄女也在,还是忍不住激动的道:“西北大捷,西夏国都兴庆府被攻下来了,西夏伪帝和文武百官仓皇北逃,继之率领麾下骑兵向北追击,在定州生擒西夏伪帝。”

“什么?”

“生擒西夏伪帝?”饶是盛老太太听到这个消息,也被惊的嗖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。

明兰和淑兰就更不必说了,都一脸震惊的看向盛纮。

“捷报刚刚传回东京,儿子生生等着消息确定了才回来。”盛纮脸上的笑容根本停不下来,眼底都泛着喜悦。

那可是生擒西夏皇帝啊!

如此大功,便是封候拜将也不为过。

“姐夫好厉害!”明兰憋了半天,才说出这么一句。

淑兰更是愣在当场,淑兰知道自家丈夫厉害,可没想到会厉害到这个程度。

“官家已经下令让继之率其本部兵马,押解西夏伪帝和伪后入京觐见。”

“姐夫要回来了?”明兰再度总结。

淑兰也瞪大了眼睛,有些不敢置信的道:“相公·····相公他真的要回来了?”

边军将领和地方官员想要入京,必须得有朝廷的调令才行,若无调令擅自入京,便形同谋逆。

一石激起千层浪,西北大捷的消息在整个东京都掀起了轩然大波,秦楼楚馆,茶楼酒肆,街头巷尾,人们议论的话题,也从花魁娘子、家常里短变成了西北的战事。

城中百姓们甚至自发张灯结彩,炸了炮仗,敲锣打鼓的庆祝起来,整个东京城都萦绕在喜庆之中,嘉佑帝还下了圣旨大赦天下。

与此同时,齐国公府,平宁郡主听着丈夫和儿子从外头带回来的消息,整个人也被惊到了。

平宁郡主虽然知道这几年周军在西北战场一改往昔颓势,接连挫败西夏大军,收复失地,却从来没有想过,他们会攻破西夏国都,生擒西夏伪帝。

毕竟那可是和大周交战数十年,历经三朝,一直压着大周打的西夏虎狼。

“那个生擒西夏伪帝的叫什么来着?”平宁郡主皱着眉头,再度向齐国公确认。

“宥阳县男、怀德军兵马都监、明威将军杨先杨继之。”齐国公脸上满是笑容,西北大胜,一扫太宗皇帝至今数十年笼罩在大周头上的阴霾,齐国公身为开国勋贵,也深感与有荣焉。

“杨继之?”

平宁郡主眸光微凝,脑中却下意识浮现出淑兰的身影相貌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