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我连襟是朱棣 > 第40章 臣…… 遵旨行刑,不敢有违

第40章 臣…… 遵旨行刑,不敢有违

午门刑场的风,裹着深秋的寒意。

李景隆吞了吞口水,身体有些经营,站在监斩台上,目光死死盯着台下被绑的两百馀名将领,又扫过挤在刑场外围、满脸徨恐的家眷。

不行!

李景隆恐惧了起来。

绝对不行!

李景隆感觉自己根本无法下手。

老人的拐杖、孩童的啼哭、妇人的哀求,像无数根针,扎得他心口发疼。

他是菜,但是,他不坏!

“曹国公,陛下旨意已下,您还在等什么?”

方孝孺站在一旁,手中捧着锦衣卫的斩令牌,语气冰冷如霜,“莫非您想抗旨不遵,与这些叛将同罪?”

“我,我……”

李景隆喉结滚动,想说什么,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一般,追能发出了我,我的声音。

他看向周显,这位曾替李文忠挡箭的老将,此刻正瞪着他,眼中没有怨恨,只有一丝绝望的苦笑;再看向赵武,那个十五岁从军的汉子,正拼命挣扎著,想护住不远处哭着喊“爹”的儿子。

“噗通!”李景隆给方孝孺跪下了,眼泪都忍不住往外流:“方大人,我求求你,我求求你,再劝劝陛下吧,不能杀,真的不能杀!”

“杀!”方孝孺却是没有任何的尤豫,猛地将抓起了桌子上的斩令牌掷在地上,令牌“哐当”一声砸在青砖上,震得全场瞬间安静:“陛下有旨,抗命者,与叛将同罪!锦衣卫、京营将士听令,即刻行刑,凡有阻拦者,格杀勿论!”

话音未落,早已待命的锦衣卫缇骑与京营士兵,立刻举起了手中的鬼头刀。

刀锋映着正午的阳光,闪着刺眼的寒光,朝着被绑的将领砍去。

“噗嗤——”

第一声刀入肉的闷响响起,紧接着,惨叫声、哀求声、孩童的哭声瞬间填满了刑场。周显的头颅滚落在地,眼睛仍圆睁着,仿佛在质问这世道的不公。

赵武在被砍倒前,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朝着儿子的方向喊了声“快跑”,却被冲上来的士兵一脚踹在胸口,再也没了声息。

鲜血从刑台上流淌下来,顺着青砖的缝隙,汇成一条条暗红的小溪,朝着刑场外围蔓延。

有的家眷想冲上去护住亲人,却被士兵用长枪戳倒,鲜血溅在孩童的脸上,吓得孩子哭声更响;有的老人瘫坐在地上,看着亲人的尸体,一口气没上来,当场气绝。

李景隆呆呆地站在监斩台上,看着眼前的血流成河,看着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一个个倒下,看着无辜的家眷被牵连诛杀,整个人象被抽走了魂魄一般,动弹不得。

他的视线渐渐模糊,耳边的哀嚎声、刀砍声、方孝孺的呵斥声,都变得遥远而模糊。

“将军!将军!您怎么了?”身旁的家将突然惊呼一声,伸手扶住摇摇欲坠的李景隆:“您……您流泪了!”

李景隆下意识地抬手,摸了摸自己的脸颊。

指尖触及之处,一片温热粘稠——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指,赫然发现,那不是泪水,而是殷红的血!

他猛地抬头,看向方孝孺。

方孝孺正站在刑场中央,看着满地的尸体,脸上没有丝毫怜悯,反而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得意。

李景隆的心,像被狠狠揪住一般,他很想冲上去狠狠的教训方孝孺一顿,你t的,你狗日的,这些人都是我大明朝的将士,这些人都是我大明朝的肱骨。

这杀的不是人头,而是人心。

这就是陛下信任的文臣?

这就是所谓的维护皇权威严?

用无辜者的鲜血铺就的权威,真的能稳固吗?

“将军,将军!这里……这里太吓人了!”家将扶着李景隆,声音带着颤斗。

战场不是没见过,但是,杀自家人,他还是第一次看到。

这些文官,太癫狂了。

刑场上的屠杀还在继续,鲜血已经浸透了监斩台的青砖,沾湿了李景隆的靴底。

李景隆没有动。他看着眼前的惨状,看着那些倒下的忠良,看着那些哀嚎的无辜者,整个人都是麻木了。

“错了……都错了……”

李景隆的身体晃了晃,一口鲜血涌上喉咙,他强忍着没吐出来,却感觉五脏六腑都在燃烧。

擦干了血泪,李景隆跟着方孝孺回去复命。

他不敢回头,却能清淅地想起周显圆睁的双眼、赵武最后一声“快跑”,还有孩童脸上溅到的血,那些画面,像刻在脑子里一样,挥之不去。

宫门前,徐辉祖、徐增寿、常升等勋贵还跪在那里。

他们听到脚步声,猛地抬头,目光齐刷刷落在李景隆身上,眼中满是期盼,他们还在等“刀下留人”的消息,还在盼着李景隆能带来转机。

李景隆的视线扫过他们,看到徐辉祖攥紧了手中的世袭铁券;看到徐增寿的嘴唇动了动,似乎想问什么;看到常升的眼神里,还藏着一丝未灭的希望。

李景隆微微偏过头,对着他们,极轻极快地摇了摇头。

那摇头的幅度小得几乎看不见,却象一把冰锥,瞬间刺穿了勋贵们的期盼。

徐辉祖的身体僵了一下,手中的铁券“哐当”一声掉在地上;徐增寿的脸色瞬间惨白,嘴唇抿成一条直线,再也说不出话;常升猛地闭上眼睛,长长的叹息里,满是绝望!

他们都懂了,刑场上的人,全没了。

文华殿内,朱允炆正焦躁地踱步。

听到“方孝孺、李景隆求见”的通报,他立刻停下脚步,眼中闪过一丝急切:“宣!”

方孝孺一进殿,就捧着空了的斩令牌,躬身笑道:“陛下,幸不辱命!周显、赵武等两百馀名叛将,及其家眷,已尽数斩决于午门刑场!现场无一人逃脱,也无勋贵敢阻拦,陛下的威严,今日彻底彰显!”

朱允炆紧绷的脸色瞬间松弛下来,甚至露出了一丝笑意:“好!好!方先生办事,朕最放心!杀了这些人,看日后谁还敢私通燕贼,谁还敢对朕的旨意说半个‘不’字!”

方孝孺又道:“此次行刑,曹国公虽起初略有尤豫,但最终仍遵旨行事,也算识大体。只是那些勋贵,今日竟堵在宫门前逼宫,可见其心有异,还请陛下日后多加留意,免生后患。”

朱允炆的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李景隆,眉头微微一皱:“李景隆,今日之事,你可有话说?”

李景隆站在殿中,衣袍上的血腥气还未散去。

他看着朱允炆脸上的笑意,又想起刑场上的血流成河,只觉得一阵恶心。

他张了张嘴,想说“杀的不是叛将,是忠臣”,想说“杀了他们,寒了天下人的心”,可话到嘴边,却变成了沙哑的一句:“臣……遵旨行刑,不敢有违。”

朱允炆点了点头:“你能明白朕的苦心就好。明日你便领兵北上,务必将朱棣那逆贼擒回南京,以慰今日这些‘叛将’的‘罪行’!”

“臣……遵旨。”李景隆躬身领旨,头垂得更低,遮住了眼中的愤怒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