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李言李语 > 第109章 西安回民街食记:浅尝之道的烟火哲思

第109章 西安回民街食记:浅尝之道的烟火哲思

西安的风里总裹着一层历史的尘烟,钟楼的暮鼓与城墙的落日余晖里,藏着十三朝的烟火密码。

而若要寻这烟火最鲜活的注脚,大约非回民街莫属。

青石板路被千年脚步磨得发亮,朱红的门楣上挂着鎏金的招牌,油泼辣子的香气混着羊肉汤的醇厚,在巷弄里织成一张绵密的网——这张网里,不仅有舌尖的狂欢,更藏着中国人最本真的生活哲学:浅尝辄止,方得真味。

我因工作的缘故,每年要接待十余拨来西安的朋友。

他们拖着行李箱穿过永宁门时,眼睛里都闪着光:\"听说回民街是美食天堂,这一趟定要把想吃的都吃遍!

去年深秋,接待杭州来的设计师苏晴。她背着画夹,发梢还沾着西湖的桂香,一到回民街就被街角的贾三灌汤包勾住了脚步。

“老板,来十笼!着手喊,我在旁边急得直搓手。

等第一笼端上来,薄皮底下泛着琥珀色的汤汁,她咬开第一口时眼睛亮得像星星,可吃到第五笼时,眉头就皱成了小括号——胃里的饱胀感压过了味觉的惊喜,后面的柿子糊塌、甄糕、酸梅汤,她只是举着筷子象征性地戳了戳,最后捧着肚子跟我叹气:\"早知道听你的,不该贪心。

这样的场景我见过太多。江南的文青捧着大碗泡馍,被膻香熏得直皱眉却硬撑;东北的大哥炫耀\"我能吃五个肉夹馍\",结果第三个就扶着墙找垃圾桶;最让我心疼的是去年带的一群小学生研学团,孩子们举着镜糕蹦跳着拍照,却被家长催促\"赶紧吃,后面还有更好吃的\",最后捧着没吃完的点心,眼神里全是未尽的遗憾。

我常劝朋友两人分食一碗,一人掰馍,一人煮馍,过程本身就是乐趣。

去年带上海来的作家老陈体验,他起初嫌麻烦:\"直接让老板煮不就行了?当他咬下第一口自己掰的泡馍时,眼睛突然亮了:\"原来馍粒吸饱了汤汁,比机器切的更有层次!

我们分食完一碗,他又点了半份糖蒜,配着喝碗酽茶,胃里舒坦,嘴里还留着羊肉的鲜香。

要是让他一个人干掉整碗,大概吃完只会觉得\"撑得慌\",哪里品得出\"汤清味浓、馍筋肉烂\"的精髓?

但一个肉夹馍的分量,对南方食客来说实在太大。用刀沿着馍的纹路切开,中间夹上肉,再浇一勺肉汁。

去年带广州的姑娘小棠和阿敏来,她们起初觉得\"半份不够\",结果尝了半块肉夹馍,又去排队买甑糕,最后捧着温热的蜜枣茶坐在青石板上聊天:\"原来不撑着,才能尝出每样东西的好。

其他零嘴:麻辣羊蹄要配冰峰汽水,解辣又解腻;黄桂稠酒要温着喝,米香混着桂花香,喝到最后连碗底的桂花都要舔干净;柿子饼要选现做的,咬开能看到流心的黄桂酱;酸汤水饺的汤头要喝个底朝天,酸辣的汤里泡块刚烤的馍,比吃饺子本身更过瘾这些吃食,每样只需尝个三分,留七分给后面的惊喜。

去年冬天,我在洒金桥遇到一位做了四十年泡馍的老厨师张叔。

他正给客人掰馍,手指粗壮却灵活,不一会儿就把馍掰得均匀如豆。的年轻人总说'吃垮老板',我却盼着他们'吃不完'。

张叔的话,让我想起回民街的老字号们。

其实何止是饮食?了。手机里存着上百个未读公众号,购物车堆着没拆的快递,旅行攻略精确到分钟的打卡点,连吃顿饭都要拍九宫格发朋友圈。

去年春天带北京的朋友老周来回民街,他起初嫌\"浅尝\"不过瘾,非要\"从街头吃到街尾\"。

结果走到大皮院时,他捂着肚子蹲在台阶上,看着前面排着长队的盛志望酿皮摊直叹气:\"早知道听你的,现在只能看别人吃了。

第二天他学乖了,跟着我每样尝两口,走到高家烤肉时还买了半串羊排,坐在老槐树下慢慢啃。

我曾在化觉巷遇到一位做镜糕的老人。他的木蒸笼上摆着几十个小模具,每个模具都刻着吉祥话:\"福禄寿喜\"。

他舀一勺米浆倒进模具,撒上桂花,蒸三分钟,取出时镜糕白得像玉,咬开是糯叽叽的甜。的娃娃们不爱吃这个了,嫌'不够刺激'。

他把晶糕装进红纸包,递给来买的孩子,\"可我还是要做,不为赚钱,就为让他们知道,老祖宗的东西,甜得很,香得很。

孩子们接过镜糕,咬了一小口,眼睛立刻弯成了月牙——原来\"浅尝\",也是对文化最温柔的守护。

去年秋天,我带一群外国留学生来回民街。他们举着相机拍泡馍的制作过程,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:\"这是什么?

如今再带朋友来回民街,我会先带他们去大皮院的茶馆坐会儿。

老茶倌端来一壶茉莉花茶,白瓷杯里浮着两片茶叶。我们看街上来来往往的人:穿汉服的姑娘举着糖葫芦拍照,戴白帽的大叔推着三轮车卖甑糕,小朋友拽着妈妈的衣角要吃柿子饼

等他们的胃里有了空隙,再去尝泡馍、吃肉夹馍,这时候的味道,比狼吞虎咽时更清晰,更深刻。

暮色降临时,我站在回民街的巷口,看晚霞把青瓦染成金色。卖酸梅汤的吆喝:\"冰镇酸梅汤嘞——解腻又解渴!

风里飘来油泼辣子的香气,混合着刚出炉的锅贴的焦香。

这时候,我总会想起那些听过我劝的朋友:他们有的现在每年都来西安,有的把\"浅尝之道\"带回了家乡,有的在朋友圈写:\"原来最好的味道,不在吃撑的肚子里,而在留白的回忆里。

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吧——无论是饮食、旅行,还是做人做事,不必追求\"圆满\",不必执着\"完美\"。

浅尝辄止,留有余地,才能在烟火里品出真味,在平凡中遇见惊喜。街的老人们常说的:\"日子是过出来的,不是赶出来的。如此,人生亦然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