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文娱1981:俗人的悠闲人生 > 第十八章 发难

第十八章 发难

李宏方放下手头的稿子,整理下眼镜,开口道:“说多少次了,工作时称职务。”

“好的,顾总编。”徐凯连忙改口。

“什么事啊?”李宏方问。

“顾总编,我这临时工什么时候能转正啊?”

李宏方沉吟片刻后,道:“晚报今年有两个转正的名额,其中一个已经被预定了,剩下一个,需要你在13个实习生里竞争。”

徐凯面露难色:“别人我倒是不担心,就担心和我同办公室的那个。”

“就那个叫什么伍六七的吧。”

“叫伍六一。”

徐凯纠正道,“他还在咱们晚报连载着作品,下个月上面来考察,他下一部作品又衔接上了,这可是个很大的加分项。”

“这点你放心,他没这个机会了。”角露出不屑的笑:

“下周顾总编去东德出差,走之前,他肯定会把总编大权交给我,到那时,刊载什么还不是我说了算。”

“可,要是长篇连载没有好内容,影响了文化副刊我会不会受到影响。”徐凯语气忧虑。

“你现在更担心的应该是那个五一七把你挤走。”

“我也担心,他故事写得确实不错,这么下去,很难保证领导不对他动心。”

“切,就这故事也称得上不错?媚俗大众,篡改历史,毫无教化意义。”李宏方不屑道。

徐凯知道自己说错话了,连忙找补:“顾总编说的是,这故事也就说给市井小儿看的,上不得台面。”

“我有个工安的老朋友,退休前就是单位的笔杆子,我打算邀他操刀,写一篇寓教于乐的刑侦故事,到时候,你帮忙改改错字,润润措辞,挂个联合作者。”

“太好了!”徐凯听闻,欣喜若狂:

“这样我和他都有一部作品,而他是初中文凭,我是工农兵大学生,上面选谁,不一目了然了么!”

李宏方颔首:“你先回去,帮我盯着点郑爱民的动向。”

等徐凯走后,李宏方来到单位门口不远处的邮局。

邮局里面有几个玻璃隔离间,装着电话。

李宏方从兜里拿出纸条,按照上面的数字拨了过去。

幸运的没有占线,一打就通了。他听见对面问:

“您哪位?”

“老郭,我!晚报李宏方。”

“李编啊!什么事还让您打个电话来?”

“我是向您约稿来着,不知道你看没看我们晚报副刊的长篇连载,里面有个写狄仁杰破案的故事,情节粗糙,破案手法猎奇,完全不符合现实嘛,所以我打算请您出山,写几个案子,稿费顶格,您看”

对面沉吟片刻,道:“那我跟您说好,真实案件可没那么多跌宕起伏,达不到您的要求可别怪我。”

“您就放心吧,只要写出来我一定刊!就是有个不情之请,希望您能同意,我有个外甥”

三日后,伍六一完成了《使团迷案》的创作。

他把稿子拿给郑爱民。

郑爱民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,拿着厚厚一沓稿件,投入其中。

半晌,郑爱民放下手稿,感叹道:

“真的很难想象,如此波谲云诡的朝堂政治,竟然出自你这个将将20岁的后生之手。”

郑爱民喝了口茶,继续说道:

“这部《使团迷案》较之《蓝衫记》,虽然推理稍弱,但视角更宏大,人物性格更鲜明,历史文化更贴合,就连文本的风格也更凝练,进步很大。”

伍六一在《使团迷案》中添加了不少自己的思考,得到郑爱民这个老编辑的认可,也是松了口气。

“那您看,这算是符合下一部长篇连载的要求了?”

“符合!当然符合!只是有些可惜,顾总编看不到这稿子了,他现在已经在去欧洲的飞机上了。”

“那谁来主持晚报工作?”

“新闻版面的李宏方,你不用担心,一般来说,代总编从不对各版面指手画脚,你这篇文章肯定没问题,就是稿费得按规矩来了。”

伍六一笑笑:“这倒是没关系。”

下午两点,燕京晚报编前会照常召开。

编前会是确定当期报纸的选题、版面安排和内容重点。

不同于小而精的分析会,编前会囊括了所有版面的编辑。

会议室里二十个座位几乎坐满。

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新闻版面足有八个,其次是文化副刊有五个,最少的是综合副刊只有三个。

总编顾行知不在,李宏方坐在最中间的位置上。

他清了清嗓子,把搪瓷缸子往桌上一放,带起的热气混着满室的烟味飘散开。

“都到齐了吧,顾总编不在,他临走前交代我来主持工作,咱们照常进行,先过新闻版。”

接着,新闻版面的编辑团队进行线索汇总、筛选稿件、分配版面资源,还重新拟定了几个标题。

一切如李宏方说的,照常进行。

可到了文化副刊版面,李宏方发难了。

“根据读者来信负面反馈过多,关于文化副刊的《神探狄仁杰》争议颇多,为此决定暂停刊登。”

此话一出,顿时哗然。

郑爱民“嚯”地站起来,质问道:

“李宏方,你少拿鸡毛当令箭,这《神探狄仁杰》连载一个月,每期读者来信堆半抽屉,我怎么就没看到什么负面来信?”

李宏方点燃一支烟,不慌不忙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。

“好好看看吧!”

郑爱民把信封拆开,里面信是西单一售货员发来的。

主要内容是说,有几个半大孩子模仿“夜谈案发现场”,趁人不注意就往仓库后头钻,前天差点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撞碎了。

另一封信是家长发来的,说的是上周三下午,三个孩子在胡同里搭‘公堂’,把邻居家的花猫捆在板凳上,说是学狄公审案,差点没把猫折腾死。

郑爱民捏着信纸的手微微发颤,脸涨得通红:“这……这是个别情况啊。

“个别情况也得重视。”

李宏方把烟蒂摁灭在满是烟屁股的缸子里。

“现在上面正抓精神文明建设,咱们不能给人抓着把柄说宣扬个人英雄主义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