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文娱1981:俗人的悠闲人生 > 第91章 原来你是这样的兵(内附灵魂画作)

第91章 原来你是这样的兵(内附灵魂画作)

火车“咪当晓当”晃了一宿,清晨七点二十二分,终于缓缓驶入江城站。

伍六一伸了伸懒腰,去了厕所,把排泄物挥洒在了江城的铁路轨道上。

回来时,揉着酸痛的骼膊。

他有些不习惯这硬卧,比以前坐的绿皮火车空间还要小一些,也更硬一些。

颜启东瞧他这个样子,开始忆苦思甜:

“这就算不错了,有硬卧可以坐。我当年出来跑的时候,别说硬卧了,硬座都没有,坐的是棚子车,跟牲口一个车厢。“

伍六好奇问道:“那你们上厕所怎么办?”

“运气好,乘务员会给个桶,就凑活用。运气不好连桶都没有,你猜怎么解决?”颜启东卖了个关子。

“拉车里?”伍六一试探着问。

“牲拉车没事,要是敢,不光要扣钱,还得被乘务员骂半天!”

颜启东摆手,“所以我们都趁火车开得慢的时候,找俩人各拽一只手,拉屎的人把屁股撅到车厢外头解决。“

伍六一听得目定口呆,压根没想过还有这种操作。

颜启东看着他的表情,颇有些自得:

“这还不算最绝的。有回在棚子车里,一个老乡闹肚子,也这么办。可那天他拉的是稀的,我正好在旁边吃油条,一阵风过来,得!全糊我油条上了!”

伍六一的脸瞬间变成“地铁老人看手机”。

连中铺正小口啃着大饼的伍美娟,手都猛地一顿,默默把大饼卷起来收了回去,再也没动一□。

颜启东见两人这反应,心里乐坏了。

总算在昨天输棋的事儿上,扳回一城。

歇了刻,他又问道:“说真的,你们俩去城到底是干啥?”

伍六一放下了几分戒心,因为把这么变态的事情,描述的轻描淡写的人,应该不是坏人。

毕竞变态都很擅长隐藏自己。

颜启东挑眉:“你们说的,该不会是城第所市属办的那个短期班吧?”

伤美娟立刻从铺位上下来,语气带着期待:

“您了解这个?”

颜启东点头,干脆从枕头底下拽出个大行李箱,打开来,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几件样衣:

“不瞒你们说,我就是做服装生意的,主要给以前的服装厂做样板设计、服装设计这些活儿。“

伍六一没想到还能碰到对口的人,追问了一句:“那您这是私营企业?”

“算挂靠吧,挂在公家单位名下,但我有自己团队,按香江那边,叫工作室,专门做这个。”

颜启东说着,看向伍美娟,“要是你有兴趣,也可以来工作室看看,相逢就是缘分嘛。”

伍美娟听得有些心动,可转念一想,毕竟是萍水相逢,又难免有些顾虑。

颜启东看出了她的尤豫,当即撕下一张纸,写下地址递过去:

“我就是随口一提,你要是真有意,到了羊城去高第街找我,先参观参观,去不去全看你。

对了,还有个事儿想跟你说,要是你想报电大的服装设计课,我不太建议。

那专业属于全国首届,新开的,课程内容肯定浅,老师也未必专业。不如改报染织美术设计,学学素描、色彩构图和搭配,培养培养审美,反而对你以后做这行更有帮助。”

伍美娟接过纸条,低头看着上面的地址,若有所思。

又过了一天,火车终于驶入了羊城站,随着最后一声轻微的汽笛停稳。

伍六一终于找到了脚踩大地的踏实感。

到了月台上,颜启东攥住了伍六一的手,感慨道:

“伍小弟,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,恨不能旅途再长一些,下次见面,咱必定要把酒言欢。”

说完,他又转头冲伍美娟笑了笑,“要是想好了,就按着地址找我,别跟我客气!“

伍美娟连忙点头:“谢谢您,到时候保不齐要叼扰!”

颜启东摆摆,就消失了在群中。

伍六甩了甩发酸的掌,吐槽道:“这人劲儿倒挺。”

姐弟俩到了出站口,不少人举着硬纸板。

伍六一眼尖,立刻就发现了人群中站着的蓝色工装的汉子,约莫三十岁上下,皮肤有些黑,肩膀很宽,就是练过的。

他举着的硬纸板,上写着“接战友伍六”

伍六一挤过人群,来到男人面前,客气道:

“您就是王硕的战友么?”

“是我,你是伍六一?“

“我叫李建军,叫我建军就好。”

男人脸上露出个有些拘谨的笑,把纸板往骼膊底下一夹,没等伍六一再说什么,他已经伸手去接过伍六一的行李,伍美娟的帆布包。

他们姐俩带的东西并不少,可这李建军双手拎地稳稳当当。

这力气真是不小。

出了车站大门,眼前的热闹更盛。

柏油路上自行车流“丁铃铃”响成一片,间或有几辆绿色的公共汽车驶过,车身上印着“1路火车站-越秀公园”。

李建军没往自行车停放处走,反而朝着路边停着的几辆汽车抬了抬下巴。

那些车多是深绿色的沪市牌轿车,少数几辆是米黄色的面包车,车头上挂着“羊城出租汽车公司”的小牌子。

在82年的羊城,的士还算是稀罕物,寻常人家出门多靠自行车或公交。

他走到一辆的士旁,轻轻敲了敲车窗,司机探出头来,操着粤语问:“去边度?”

“解放南,大德路。”

说着便打开后座车门,先把行李轻轻放进去,又伸手扶了扶门框,示意伍美娟先上,自己才绕到副驾驶座坐下。

车缓缓激活,收音机里飘着邓丽君的《何日君再来》。

这时候,对于北方的靡靡之音邓丽君,在羊城的接受度却很高。

伍六一望着窗外的解放路,这解放路南、中、北三段,他们正行驶在南路上。

路边多是砖木结构的矮房和少部分的骑楼,有的门口挂着裁缝铺的木牌,红漆写的“来料加工,立等可取”。

沿街还有挑着竹框的小贩走过,筐里装着刚从江边运过来的鲜鱼,嘴里吆喝着“黄沙鱼,靓水哦”。

当年,解放军就是从北郊沿此路进入市区,宣告羊城解放。

伍六一是来过羊城的,后世这段路,已扩宽成八车道的大马路,东方宾馆、中国大酒店都离这不远。

遥想也不过四十年,变化却是翻天复地的。

甚至说,不用过四十年,再隔两年看,变化也是惊人的。

车拐过解放南路与大德路的交叉口,在一栋青砖灰瓦的两层居民楼前停下。

这楼看着有些年头,墙面上爬着几株翠绿的爬山虎。

李建军先落车,拎着行李走到单元门口,抬手敲了敲木门上挂着的铜环。

“当当”两声。

开门的是位头发花白的阿婆,操着带粤语腔调的普通话笑:

“建军来啦?房间早给你收拾好咯。”

李建军点点头,侧身让伍六一姐弟进来,低声介绍:“张阿婆,这是我朋友,住一阵子。”

跟着阿婆上二楼,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,扶手上包着层旧布条,摸上去软乎乎的,该是怕磨手。

到了最里面的房间,阿婆掏出钥匙打开木门,一股淡淡的皂角香飘出来。

房间不大,约莫七八平米,靠墙摆着一张木板床和一张桌子。

“这房间朝南,早上能晒着太阳,不潮,”阿婆边说边指了指墙角的煤炉:

“厨房在一楼,你们要是想自己做饭,煤球我给你们备了半筐,就在门口。房租、水费电费按月算,我到时候来收就行。”

“谢谢阿婆。”伍美娟当即谢道。

“伙子,要是住的不久,可以在楼下短住,就不收你钱了。你们忙。”

伍六一道了声谢,阿婆摆摆手,便下了楼。

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

伍六一看得出李建军话不多,是个颇为沉稳的人。

来时,王硕提到李建军是他的挚爱亲朋,手足兄弟。

可他跟王硕两个人天差地别,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玩到一块去的。

他主动提起话题,“李大哥,您和王硕是战友?”

“恩,在即墨的面舰艇部队。”

“那你们是一个班的?”

“不是。”

“那是起训练的时候认识的?”

“也不是。”

“呃”伍六想不明,“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?”

李建军作回忆状,“当年泅渡拉练时,脚踝扭了,王硕当时当护士,他手活细。”

伍六一不由的笑出了声,王硕在他面前没少吹嘘自己在滩涂、丛林中射击、格斗,什么冲锋在前,拉练力挽狂澜。

合著是个医务兵。

李建军从兜里拿出纸条,“这是我家的号码,有要紧事可以找阿婆,他知道我家在哪。”

伍六点点头,“这次多谢您了!”

“不客气,王硕的朋友,我的朋友。”

李建军说完便告辞了。

往后,这便是伍美娟在羊城的常驻之处。

姐弟俩简单归置了行李。

收拾停当,两人便锁了门,往附近的商店去采购物资。

巷口有家“大德百货商店”是国营的,玻璃柜台里摆着肥皂、毛巾、搪瓷盆等各种生活用品。

伍美娟买了不少东西,还买了瓶墨水、几本笔记本。

拎着采购的东西回到出租屋,天还没黑透,伍六一便拉着伍美娟坐在书桌前,开始了粤语紧急培训。

这时候的羊城,说普通话的人很少,大多数说的都是粤语,要想快速融入进去,学习粤语是必不可少的。

伍六一在语言上本就有点天赋,前世在羊城待过两个月,又常看粤语电影、听粤语歌,属于能听懂、会开口的程度。

虽说本地人能听出些憋脚,却完全不眈误交流。

他知道自己没几天就要走,便把常用的句子一股脑儿往外倒。

伍美娟听得认真,手里的笔不停记着,遇到绕口的发音,就反复跟着念。

伍六一忽然发现,自家这语言天赋竞不是他独有的,是属于老伍家的。

姐姐学起来又快又稳,刚教过的“我要一瓶酱油”,念了两遍就顺溜了,连音调都没差太多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