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文娱1981:俗人的悠闲人生 > 第94章 给编辑画大饼

第94章 给编辑画大饼

二人落车后沿中华路往南走几十米,便瞧看见了招牌。

木质匾额上“大富贵”三个金字,门口摆着两只半人高的青花瓷瓶,瓶身上描着徽州丹凤图案。

一楼点心部的窗口正冒着热气,即便到了晚上,也有排队的市民捧着搪瓷碗,等着买刚出锅的三鲜小馄饨和油墩子。

这大富贵酒楼称得上老字号,光绪在位的时候,它就在了。

原名徽州丹凤楼,后更名为大富贵。

以苏式点心闻名,招牌菜有臭鳜鱼、富贵酱鸭、八宝辣酱、三鲜小馄饨等。

伍六一之前听魔都的朋友提起过,很怀念小时候的味道,自打变成连锁店后,完全不是那个味儿了。

也不知道是他变了,还是酒楼变了。

二人上了楼,靠窗桌坐下,何成伟便抬手敲了敲桌面,这是老食客召唤伙计的习惯。

很快,一个穿蓝布褂子、肩搭白毛巾的伙计快步过来,手里攥着本牛皮纸菜单。

何成伟指着菜单:“先来个臭鳜鱼,再要份毛豆腐,点心要3份三鲜小馄饨,

多放虾米。对了,再炒个青椒肉丝,少放辣,多放肉丝,先备着,等我朋友来了再上。”

伙计把菜单叠成方块塞进围裙口袋,应了声“好嘞,马上给您备着”,转身往楼下厨房去了。

“老龚快下班了,他住这附近,走路过来也没多久。”何成伟靠在椅背上,

补充道:“这位吧,是我的老朋友,为人严肃了点,但却是个好人,在沪上文艺是能说上的话的。“

伍六一点头应着,心里已隐约有数。

能让何成伟这般郑重介绍,这位龚编辑在《沪上文艺》的地位定不低。

果然没等多久,楼梯口就传来沉实的脚步声。

何成伟一眼瞥见,当即扬手:

“老龚!这儿!”

来人穿件藏青色中山装,领口扣得严实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左眉骨下还有道浅疤,嘴角总抿着,在面相上有些凶。

他走至桌前,微微颔首,算是打过招呼。

“这位是我们《故事会》的王牌作者伍六一,老龚,你别看他年轻,最近正火的《棋王》就是他写的。

龚伟民挑了挑眉,有些意外:“你就是《棋王》的作者?“

“如果说您指的是去年在《燕京文学》第12期发表的那篇,确实是我。”伍六一答道。

龚伟民冷脸上有了一丝暖色:“写得不错。

“岂止是不错啊!我当时可是惊为天人。”何成伟当着捧哏,“老龚,我今天可要给你介绍一份好稿子,就是不知道你敢不敢收。“

龚伟民坐在二人的对面,语气依旧不咸不淡:“看来,今天这是鸿门宴了?

不过”他话锋一转,“《棋王》作者的笔力,我倒是信得过。“

“笔力自然不差,内容上可能有点通俗,就看你敢不敢发了”。何成伟道。

龚伟民眉头一竖:“老何!你少用激将法,有稿子就拿出来看看,磨磨唧唧的象什么样子!”

何成伟早习惯他这炮仗脾气,笑着摆手:“先上菜先上菜!吃饱了才有力气看稿子嘛!”

龚伟民瞪了他一眼,却也没再催。

他也知道,何成伟这“滚刀肉”性子,认准的事急不来。

伍六一看着二人,竟然看出了点cp感,真是奇怪了。

没一会儿,伙计端着菜上来了。

上海人吃菜讲究肉眼可见,菜色看着清爽雅致,臭鳜鱼装在青瓷盘里,汤汁红亮,毛豆腐煎得金黄,看着就不错。

沪市人愿意为卖相多花些钱,这习惯倒是给流传下去了。

“18888,加价卖给沪市人。”看来是有传统在的。

何成伟从楼下拿上一小罐深红色的杨梅酒:“我就爱喝这个,你俩尝尝。“

他给伍六一和自己各倒了小半杯,龚伟民却摆手:

“一会儿要看稿子,脑子得清醒。”

刚吃了两口,龚伟民就按捺不住了,放下筷子盯着何成伟:“现在能给我看了吧?”“急什么,”何成伟冲伍六一使个眼色,“把稿子给他。”

龚伟民翻开稿子,看了进去。

他的表情和何成伟当初看时如出一辙,时而感叹,时而称赞。

过了一会儿,他撂下稿子,先定了调:“稿子肯定是好稿子,故事也是好故事。”

伍六一知道,该来的“但是”要来了。

“读此篇时,我的心绪全然为情节所牵引。见她们于训练场挥洒血汗、咬牙拼搏,便由衷感佩。闻她们因伤病折戟、黯然神伤,又不免忧心。

写到世界大赛登顶夺魁,一股沛然的民族自豪感更自心底升腾,几乎要漫溢开来,不得不说,你的笔力确然深厚,能写得如此动人心魄,实属难得。“

他顿了顿,接着说:“可你笔下写的五连冠,太满了,不是我对女排们没有信心,可若是论实际成绩,这成绩大概率是达不到小说里描写的预期。如此一来,会让作品少了几分现实的厚重,反倒添了些许空中楼阁般的虚浮。

伍六一沉默。

他知道,女排刚拿了世锦赛冠军,可五连冠的辉煌,还要等几年才会到来。

除了他这个带着未来记忆的人,没人敢相信,这支队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。

哪怕是最乐观的教练,也只敢说“争取再拿个冠军”。

半晌后,伍六一抬眼,语气恳切:

龚编辑,您可曾想过,世界格局却已悄然转向,硝烟渐远,和平成为人心所向。体育逐渐成为了解国与国之间的窗口,成为衡量国力、凝聚民族自信的重要符号。”

龚伟民闻言,缓缓点头:

“你说得在理。如今国际间的较量,早已不局限于硬实力的比拼,体育、文化这类软实力的角逐,反倒愈发重要了。”

“正是如此。”微前倾身体,声音笃定,

“您不妨回想五十年前,刘长春孤身一人远赴洛杉矶,代表中国站上奥运赛场,一路上颠沛流离,连顿安稳饭都难寻,归来时形容枯槁,那份孤勇与无奈,

至今想来仍让人心酸。

可再看今日,我们已能派出两百馀人的代表团征战国际赛事,从一人独行到众人并肩,这几十年来的毕路蓝缕,不仅是体育事业的成长,更是国家实力一步步攀升的见证。“

伍六一顿了顿,眼神愈发明亮,

“未来的中国,定会愈发蒸蒸日上,体育领域也随之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
未来,我们会拿到金牌,让五星红旗为金牌升起。我们还会亲手举办奥运会,或许是在燕京,或许是在沪市。

我们的金牌数会超越美国,超越苏联,站在奥运金牌榜的榜首。

到那时,外国人提起中国人,脑海里不再是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,而是功夫、是女排,甚至是田径赛场都可以创造奇迹的黄皮肤。

龚编辑!

我们相信的不仅仅是女排,相信的体育,更是相信蒸蒸日上的祖国啊!“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