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文娱1981:俗人的悠闲人生 > 第十六章 新作品

第十六章 新作品

《燕京晚报》编辑部作品分析会。

总编顾行知坐在主位,四位主要版面负责人坐在侧边。。”

郑爱民脸上满是红光,腰杆都挺直了几分。

“总编室还做了用户访谈,在新订用户中,有七成是因为文化副刊连载的《神探狄仁杰》,我也看了这部作品,情节紧凑,语言通俗易懂。”

总编顾行知抬眼看向众人,语气里添了几分郑重:

“这恰恰应了咱们的办报宗旨——既聚焦柴米油盐的民之小事,也不忘用鲜活的文本丰富大家的文娱生活。文化副刊能把雅俗共赏做到这份上,值得咱们所有人琢磨学习。”

总编顾行知话音落地,众位编辑齐齐望向郑爱民,眼中透露着羡慕。

新闻版面的李宏方眸子里更是闪过一丝忌惮。

表扬不会涨工资,但总编顾行知年事已高,保不齐哪天就退了。

这总编位置可是个香饽饽。

一般来讲,新闻版面作为《晚报》的头版,自然由他来接替最为合适。

可文化副刊对销量的带动也毋庸置疑。

眼下,总编顾行知对文化副刊的赞赏,让他产生了危机感。

虽说总编谁来坐,要领导定夺,但总编顾行知有对下一任总编的建议权,组织也会充分考虑这个老编辑的意见。

若是让文化副刊做大,瓮中之鳖就要跑了。

他忽然清了清嗓子,军绿色中山装的领口被他悄悄扯了扯:

“郑主任的文化副刊能做出这么亮眼的成绩,确实值得我们学习。不过关于《神探狄仁杰》,我倒有个不成熟的想法,想跟各位探讨探讨。”

他抬眼看向总编顾行知:“这连载我也看了,情节确实抓人,但最近几期写了太多杀人的细节,孩子会不会模仿?咱们报纸毕竟是面向全家老小的,是不是得考虑下内容的导向性?”

会议室随之一静。

李宏方又拿起桌上的样报,指着其中一段:

“还有,你看这段写狄仁杰让随从扮鬼诈供,虽说读着热闹,但毕竟不合规矩。现在讲究坦白从宽,哪能靠这些旁门左道?”

他把报纸往桌前推了推,眼角的馀光飞快扫过郑爱民,对方正攥着钢笔帽,指节泛白。

总编顾行知放下手中的搪瓷杯:“宏方啊,你这话就有点钻牛角尖了。”

接着,他又拿起那份样报,翻到《神探狄仁杰》的连载页面,指尖在字里行间轻轻点了点:

“要说杀人细节,你们新闻版报道前天报的那个盗窃案,连作案工具怎么撬锁都写得明明白白,也没见有读者学着做。

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,知道啥是故事,啥是现实。孩子们要是真想看模仿的,那戏台上演的包公铡美案,刀光剑影的,岂不是更得禁了?”

说着,他翻到李宏方指的那段“扮鬼诈供”的描写:

“咱们写历史故事,总得尊重当时的背景,再说了,读者看这段的时候,心里都清楚这是古人的法子,现在讲究‘坦白从宽’,报纸上天天宣传,谁会把故事里的旁门左道当真?”

总编顾行知把报纸放回桌上,目光扫过在座的各位编辑:

“咱们办报纸,内容得丰富,既要有讲规矩、守法律的严肃报道,也得有让老百姓茶馀饭后能解闷的故事。

文化副刊的作用,就是给大家的生活添点滋味。要是连这点故事里的曲折都容不下,那报纸也太死板了。”

他看向李宏方,语气诚恳了些:

“宏方,你是新闻版面的老人,该明白报纸不是教科书,得有烟火气。

只要内容不违背大的原则,能让读者喜欢,带动销量,就是好事。别老盯着这些细枝末节,把心思多放在怎么把新闻做得更出彩上,那才是正经事。”

李宏方的脸颊“腾”地一下涨得通红,连耳根子都泛着热意。

“李总编说得是,是我考虑不周了。”

他声音压得很低,带着几分刻意装出来的恭顺,可垂在桌下的手却悄悄攥成了拳。

郑爱民回到办公室,刚关上门,就把手里的样报“啪”地甩在办公桌上。

“什么玩意儿!

伍六一放下手中的笔,问道:

“郑编,什么事啊,动这么大肝火。”

郑爱民往藤椅上重重一坐:“就那李宏方,在会上挑刺,说你写的《狄仁杰》里杀人细节太多,怕教坏孩子,还说那段扮鬼诈供不合规矩,影射现在的政策。”

徐凯听着,嘴角勾起了个弧度。

伍六一倒不甚在意:“您消消气,他一家之言成不了气候。”

“不提这个。”郑爱民摆了摆手:“新作品写怎么样了?”

“写一半了。”

“早点写出来,我拿给顾总编看看,他月底要去东德出差了。”

伍六一点点头。

“我尽力。”

他的新作写的是《使团惊魂案》。

算是《蓝衫记》的前传。

当时他为了保障能过稿,才先写了情节更紧凑,故事性更丰富的《蓝衫记》。

实际上,《使团惊魂》才是《狄仁杰》的第一案。

狄仁杰和李元芳的相识、李唐皇权的势力争夺,全都是在《使团惊魂》开始的。

这个案子依旧优秀,情节跌宕,推理逻辑严密。

但里面的bug却不少。

巧合过多,时间线和地理存在逻辑矛盾、历史上的背景不太贴合。

像使团案发生于武则天“大足元年”(公元701年),可狄仁杰在久视元年(公元700年)就已经病逝了。

历史人物的年龄、武朝时代的人文习俗、官职服饰,都有不同程度的谬误。

虽说《神探狄仁杰》是架空小说,不需要完全遵循史实,伍六一本着精进的想法,决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。

他下午和郑爱民请了假,郑爱民当即应了下来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