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文娱1981:俗人的悠闲人生 > 第八十一章 放弃铁饭碗?

第八十一章 放弃铁饭碗?

在王蒙悟道之时,伍六一骑着自行车回到了院子。

此处,他对“万众瞩目”这个成语有了实质上的认识。

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已进入尾声,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,六战六捷闯进决赛,到今天,迎战素有东洋魔女之称的东道主,日本队!

学校停课、工厂停工,全中国人守在电视机或者收音机前,收看收听。

按照赛制,日本队输给过美国队,决赛上中国队只需要赢两场便能取得胜利。

无数人翘首以盼。

即便是伍六一知道,这场比赛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开始。

也不禁被这氛围所感染。

老伍家全员到齐,邻里街坊也来了不少。

“六一,你可算来了!刚要开球呢!”

大姐见他进来,急忙往旁边挪了挪,给他腾出个能看见屏幕的位置。

伍六一刚坐下,就听见电视里传来宋世雄激昂的解说声:

“各位观众朋友们!第三届世界杯女排决赛,中国女排对阵东道主日本队的比赛,马上就要开始了!

比赛一开始,中国女排气势如虹,一上来就凭借凌厉的攻势和默契的配合,以15∶8干脆利落地拿下第一局。

第二局,女排姑娘们延续良好状态,乘胜追击,以15∶7再下一城。

屋里都炸开了锅,”伍美珠蹦蹦跳跳,满屋子跑,嘴里还喊着:“好棒!”

其他人也激动得满脸通红,用力鼓掌,手掌都拍得微微发疼。

前两局过后,女排已经赢得了世界冠军。

可能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,女排姑娘们变得毫无章法,被日本队连赢两局。

虽说,冠军已收入囊中,但若是这场比赛输了,总让人觉得遗撼和不圆满。

更何况,对面可是日本队!

有新仇也有旧恨。

只见电视机里,袁伟民教练双眼通红,嘴唇发抖。

电视机前听不见袁伟民的话,伍六一看过纪录片自然是知道的。

袁伟民教练对女排姑娘交代的是:

“要记住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,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!要你们拼!要你们博!要你们全胜!”

等第五局时,女排姑娘们已经没有了表情,唯有一片肃杀之气。

屋里有人忍不住发出叹息声,可她们没有退缩,咬紧牙关,一分一分地追。

每一次救球、每一次扣杀,都让万千观众的心跟着悬起又落下。

关键时刻,郎平挺身而出!她高高跃起,一记超手重扣,如雷霆万钧,球重重砸在日本队场地内,夺回发球权!

“好球!”

伍六一忍不住大喊,屋里瞬间响起一阵欢呼。

紧接着,中国队乘胜追击,凭借顽强的防守和精妙的配合,通过两次拦网得分,将比分定格在 17∶15!

当裁判吹响结束哨声的那一刻,宋世雄哽咽着喊道:

“冠军!我们战胜了日本队!中国女排获得了第三届世界杯冠军!这是中国三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!”

屏幕里,女排姑娘们激动地抱在一起,喜极而泣。

万千国民一同欢呼,无数人为之欢呼雀跃、为之热泪盈眶。

伍六一只觉百感交集。

国门初开的年代,我们猛然惊觉与世界的巨大差距。

曾领先世界两千年的“天朝上国”,如今沦为外界口中的“第三世界”。

这份落差与彷徨,沉甸甸地横亘在每个中国人心头。

我们太需要一份证明、一份荣耀,来提振国人的民族自信。

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团结奋进、追赶时代的坚定信心!

而体育,正是和平年代里最直观、最有力的证明。

想到这,伍六一心头再次蠢蠢欲动,一个念头陡然冒了出来。

如今,恰是女排开启五连冠传奇的起点,可光鲜战绩背后,藏着无数蜿蜒曲折的弯路。

是不是可以写一部关于女排姑娘们的作品!

一来能让更多国人真正了解排球这项运动。

二来,虽然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,但不代表这一路完全是正确的。

我们也有不完美。

把那些本可避免的错路写出来,比如不科学的训练方法、艰苦到令人心疼的训练场地。

还有对手对我们的研究早已箭在弦上,我们却对国外排坛动态知之甚少的被动。

伍六一看过女排的纪录片,自己本就是个排球爱好者,对这些细节再熟悉不过。

万一这文本能被相关人士看到,哪怕只换来女排姑娘们训练条件的一点点改善,也是值得的。

老伍家的人里,数伍美珠最是激动,在屋里各处乱窜,没一会儿便耗尽了精力,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。

其他人肚子里也空唠唠的。

张友琴没辄,只能去厨房下面条,做了一锅西红柿鸡蛋卤。

她一边等着水烧开,一边小声嘟囔:“这叫什么事儿啊,大半夜的还得加一顿饭。”

等到上了饭桌,其他人都呼噜呼噜嗦着面,唯有伍美娟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。

伍六一瞧出了不对劲,关切地问:“姐,你怎么了?”

“有件事,我想跟你们商量下。”伍美娟开口道。

伍志远和张友琴同时抬了头,大女儿这般郑重的样子,他们还是头一回见。

伍美娟咬着唇,牙齿在嘴唇上压出了印子,纠结了好半天才说:

“年后,我想辞了暖瓶厂的工作。”

这话一出口,满桌人都惊住了。

伍六一含在嘴里的面条都忘了咽,前世可没这茬啊,难道他这蝴蝶效应,连大姐都影响到了?

虽说暖瓶厂效益一般,却是正儿八经的国营单位。

动荡的岁月没过去多久,即便是已经开放了几年,大多数人依旧认为稳定大于一切。

更何况,当初张友琴怕女儿下乡受欺负,特意让伍美娟顶了自己的班才进的厂。

如今伍美娟要放弃这份工作,张友琴哪里能接受?

她压着脾气,语气平静却带着怒气:

“你最好给我个合适的理由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