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文娱1981:俗人的悠闲人生 > 第110章 科学的训练原则

第110章 科学的训练原则

天刚蒙蒙亮,袁为民和张一佩就已经揣着笔记本,在体委李孟桦主任的办公室门口候着了。

等门一开,两人连忙跟着进去,规规矩矩地坐在靠墙的板凳上,腰杆挺得笔直,眼神都不敢乱瞟,活象等着训话的学生。

李孟桦倒也没摆架子,从暖瓶里给两人各倒了杯热水,玻璃杯子里的热气袅袅升起,他才坐在办公桌后。

指节敲了敲桌面,笑着问:“你们俩啊,一早就堵在楼下,比我这主任还积极,说说吧,到底什么事,非得这么急着找我?”

这话一出,袁为民和张一佩下意识对视了一眼。眼神在空中打了个转,分明都在递话:“你是教练,这事你先说!”

“不行不行,你是领队,跟主任打交道你更熟!”

“还是你说,训练上的事你更清楚!

“你说!”

“还是你说!”

两人眼神来回拉锯的功夫,“砰”的一声响,李孟桦手里的不锈钢茶缸重重落在桌上。

张一佩先扛不住了,干咳一声,身子往前凑了凑,语气拘谨:“那个————李主任,我们今天来,确实是为女排的事来的。”

“废话!”李孟桦没好气地笑了,指了指他,“不为女排,难不成是来听你这老光棍诉苦,催我给你找对象?”

这话一出口,张一佩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,尴尬地挠了挠头。

他定了定神,赶紧把话拉回正题,硬着头皮说道:“是这样,我们琢磨着,现在女排姑娘们的营养搭配有点不太合理。想跟您申请,让组织上保证每周给队里供点深海鱼、虾贝类一一我打听了,这里面含的欧米伽3”,对队员恢复体力、保护关节特别重要,是训练的关键补充————”

“准了。”

李孟桦没等他说完,就摆了摆手,语气干脆得让张一佩都没反应过来。

“恩?”

张一佩愣了愣,随即眼睛一亮,赶紧趁热打铁,“那————我们还想引进点进口的运动型饮料,训练后能及时补电解质,要是方便的话,能不能再批点蜂王浆,给姑娘们补补身子?”

“准了。”

李孟桦还是那两个字,连眉头都没皱一下。

“那我想组织上帮忙请一位心理医生,定期帮姑娘们疏解心态。”

“可以!”

这下不光张一佩懵了,连旁边一直没吭声的袁为民也坐不住了。

以往跟主任申请点东西,总得磨半天嘴皮子,今天怎么说什么都答应得这么痛快?

两人你看我、我看你,眼里全是难以置信。

袁为民按捺不住,猛地举起手,声音都比平时高了点:“李主任!我也有个请求!”

“你说。”

李孟桦看向他,眼神里带着点期待。

“我想调整女排的训练计划。”袁为民咽了口唾沫,语气坚定起来,“不是要改三从一大”的原则,是在这个基础上适当优化,比如增加恢复训练的时间,减少不必要的过度消耗,让训练更科学点。”

李孟桦沉吟了片刻,才点头:“可以试试。但有个要求,每周把调整的进展、队员的状态写成书面汇报给我。每半个月,你俩来我这儿做次当面汇报。”

“哎!好!谢谢李主任!”

张一佩这下是真的喜出望外,差点从板凳上跳起来。

今天的李主任,实在是太反常了,简直是有求必应!

他脑子一热,试探着搓了搓手,脸上堆起笑:“那————李主任,既然您今天这么痛快,那组织上能不能再帮个忙!给我介绍个女同志,解决下个人问题?”

“滚犊子!”

李孟桦骂了一句,“正事说完了就赶紧走!”

袁为民和张一佩连忙笑着应下,乐颠颠地出了办公室,下楼梯时脚步都轻快了不少。

办公室里,李孟桦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,无奈地摇了摇头,随即又叹了口气。

转身走到办公桌前,拉开抽屉,拿出一本卷了边的《沪上文艺》。

他翻开杂志,目光落在那些关于训练、营养的段落上,陷入了沉思。

周六早上,伍六一再次出现在了燕大校园。

这次来,一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小徒弟,查海升的学习进度,以及精神状态。

二来,借用燕大的图书馆,查阅关于《潜伏》相关的资料。

见到查海升,意外发现这小子的状态还不错。

上次他交代看的几本书,都啃的差不多了。

伍六一又列了些书单给他。

虽说,他也不知道这些书有没有用,但广泛阅读对于成为文学评论家来说,总是有益的。

而且,这小子的确做出了些成绩来。

尤其在鼓吹他师傅这件事上。

其中,不仅在《未名湖》上发了好几篇分析伍六一作品的文章,甚至有一篇还登上了《燕京文学》。

内容上,看的他都有些脸红。

虽说杂志社多少会念及与伍六一的旧情,但要是文章质量不过关,再厚的香火情也没用,这点伍六一心里门儿清。

把徒弟这边的事安顿好,伍六一扎进图书馆忙了一上午,总算找齐了需要的资料。

最后,他用查海升的名义借了两本书,打算带回住处细细研究。

转眼到了中午,伍六一原本想约陈建工和刘振云一起吃顿便饭。

可在宿舍楼门口碰到刘振云才知道,陈建工已经毕业了。

伍六一有点不好意思,他这个朋友当的太不合格了。

刘振云在一旁解释:

陈建工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,算77级,虽说77年冬天考的试,但实际入学已是78年春天。

今年春天刚毕业,算下来也才半个月的事。

至于他自己,是78级,得等夏天才毕业。

伍六一听罢,便邀刘振云去学校附近的面馆吃面。

席间闲聊,刘振云说起了老朋友们的去向。

陈建工文章写得好,去了文联。

查剑英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国际文学。

梁佐命好,去了教育部工作。

刘振云说到自己有些苦笑,他被分配到了《农民日报》。

面吃到一半,刘振云突然没了话,说话也变得支支吾吾。

伍六一瞧出他有心事,放下筷子:“振云,咱们也算老熟人了,有话你就直说,别跟我绕弯子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